“指尖上的安全”如何保障
7月,蘋果、三星等名牌手機頻頻發生漏電、爆炸等惡性事件。從7月8日至7月25日,18天內各地已發生6起手機事故,造成1死多傷。手機為何變身“手雷”?“指尖上的安全”該如何保障?
充電器、電池良莠不齊成禍首
針對手機頻發的漏電和爆炸事故,業內專家認為,手機充電器和電池安全質量不達標是罪魁禍首,生產和銷售中的監管缺失同樣不容忽視。
電信專家項立剛表示,大多數手機事故都與山寨充電器、電池直接相關。“山寨充電器為降低價格偷工減料,保護電路做得很差,充電時容易將電容擊穿,從而把220V的電壓直接連到手機里,引發觸電。山寨電池在封裝、自動斷電保護方面存在隱患。”他說。安捷倫系統儀器工廠市場開發經理呂寶華稱,一些拆解實驗表明,在部分山寨充電器中,電路和元器件之間遠遠達不到安全標準的3毫米~4毫米的間距,這可能導致220V電壓產生的高電流通過充電器,直接輸送到手機端,進而引發電擊。
此外,原裝正品并不意味著不存在質量問題。浙江省工商局此前公布的一份抽檢結果顯示,36款手機產品中,不合格批次達27款,涉及三星、飛利浦、HTC、聯想、華為等17個知名手機品牌。在27批次不合格手機中,有20批是電池熱沖擊項目不達標。該項指標不達標,可能導致電池爆炸起火或漏液。
多名業內人士和銷售商稱,缺乏監管是手機充電器、電池良莠不齊的原因之一。中國泰爾實驗室主任何桂立表示,按照規定,國家對手機產品實行3C認證,但單獨售賣的充電器、電池不在強制認證范圍內,市場監管缺乏依據,一些廠商不按標準生產。
記者走訪發現,市場上銷售的多數充電器、電池產品確實沒有3C認證標志,部分產品印有歐盟“CE”認證標志,價格都在20元至50元之間。項立剛坦言:“這么便宜的產品,怎么可能沒有問題?”
保障“指尖上的安全”需三管齊下
專家呼吁,為保障消費者“指尖上的安全”,亟須從行業監管、產品設計和消費者意識三方面入手。
當務之急是盡快將手機充電器、電池納入3C認證范圍。首批3C認證名錄實施于2003年,當時單獨銷售的手機充電器、電池產品較少。然而,隨著我國手機用戶的增多、充電接口標準的統一,消費者對充電器、電池產品的需求劇增。為保障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,需要將其納入強制認證名錄,加大市場監管和懲罰力度,增加不良廠商的違法成本。
對于手機廠商來說,需要進一步優化產品設計,提升安全質量。以蘋果手機為例,項立剛認為,可拆卸的電池大都經過金屬封裝,安全系數較高,但蘋果手機的電池不可拆卸,隱患難以發現。據他了解,蘋果電池未經金屬封裝,表面只有一層類似塑料膜的材料。
對于消費者來說,不僅要自覺抵制低價山寨產品的誘惑,購買時認準3C標志,還要學會正確使用手機。給手機充電時,應該使用原裝充電器,充電時間不宜過長,注意電池使用期限,盡量不要在高溫、暴曬等環境惡劣的情況下使用。睡覺時,手機盡量不要放在枕頭邊,以免被壓導致無法散熱。
此外,盡量避免在充電時使用手機。呂寶華稱,手機充電時使用手機,電池實際上是在充電和放電兩種狀態間不斷切換,1秒鐘切換次數達300次,對電池造成極大損耗,加大安全隱患。